胎儿医学科&产前诊断中心

科室资讯

雨中申城千人盛会,共话学科发展;佘山麓下激情昂扬,喜见人才辈出-第八届胎儿医学大会系列报道之一

2018-09-13

5月25日,第八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在上海顺利举行。本次大会以“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guidline and practice in Fetal medicine,中外胎儿医学临床指南与实践的比较”为主题,讨论如何为胎儿这个特殊病人提供恰当的诊断和治疗。近千名同行与会。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教授致欢迎辞

段涛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段教授也为参会者带来了胎儿医学学组会的最新讯息,拟逐步在中国开展胎儿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胎儿临床处理积累提供证据。段教授还就第九版教科书中关于胎儿医学的更新进行了解释说明。

台湾长庚医院郑博仁教授作大会发言

郑教授回顾了胎儿医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未来胎儿医学的发展趋势。并就该领域的相关指南、政策及实践进行阐释。

上海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作大会发言

黄教授总结了中国出生缺陷的现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详细讲解了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生率较高的出生缺陷的诊治和研究进展。

专题一: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张军教授-胎儿生长标准:能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张军教授给大家介绍了胎儿生长标准的种类,以及近年来牛津大学、WHO和美国NIH三大机构对胎儿生长的研究成果。最后,张军教授认为对胎儿生长的评估:首先应该提高超声测量的精确性,其次要选择适宜的胎儿生长标准,再次要参考胎儿生长速率及个体化标准,最后应该采用胎儿生长综合评估指标。

Prof. Gerard H.A.Visser-早发性和晚发性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和处理

来自荷兰的Prof. Gerard H.A.Visser以“早发性和晚发性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和处理”为主题,介绍了一些关于早发性和晚发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Gerard认为目前FGR的准确诊断依然存在困难,探讨了临床评估FGR的有效指标和检测时机以及临床处理的合理性。

王秀敏教授-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围产儿结局及远期并发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的王秀敏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生长的基础和FGR、FGR围生期后果、FGR远期后果和FGR机制,探讨了FGR胎儿肾脏、呼吸功能和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系统的远期并发症。王教授认为,应该重视FGR病因分类,追溯和随访FGR后果,同时还要鉴别遗传性疾病导致的FGR。

漆洪波教授-FGR相关的热点问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漆洪波教授以向大家分享了当今FGR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关于FGR发病机制、目前关于FGR的临床研究、FGR的远期影响、FGR的预测指标、FGR的治疗以及FGR的分娩时机和方式等。

专题二:胎儿治疗

Prof.Mahesh A Choolani-宫内治疗概述

来自新加坡的Mahesh A Choolani教授,通过对以往宫内手术研究的回顾,简单介绍了宫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相关进展。并诚邀大家至美丽的巴厘岛参加今年的IFMSS和第四届亚太地区母胎医学大会。

Prof.Dick Oepkes-宫内治疗相关的国际临床研究

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Dick Oepkes 教授 从第一例胎儿治疗相关的RCT研究开始,讲述到如何发起胎儿治疗的临床试验。他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与胎儿宫内治疗相关的7项RCT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到胎儿先天性膈疝、TTTS、下尿路梗阻以及脊髓脊膜膨出的治疗方案。但往往在RCT进行时会阻力重重,包括病例数的受限、高比例的终止妊娠人数等各方面。对于胎儿治疗的RCT研究,由于疾病本身多为少见病,因而不但需要多中心的国际化合作以更多的积累样本量,更需要统一管理标准下的高质量可靠数据。

孙路明教授-建立胎儿宫内治疗中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来自上海一妇婴宫内治疗实践

来自上海一妇婴的孙路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建立胎儿宫内治疗中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一妇婴胎儿医学中心的成长经历,总结经验及体会,折射整个中国胎儿医学治疗中心所面临的问题。她从“为什么做?做什么?谁做?怎么做?哪里做?”五个方面,深入进行了介绍。

专题三:子痫前期和早产

Prof.Liona Poon-孕早期早发性子痫前期的预测及预防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Liona Poon 教授 指出,子痫前期的预测,需要结合孕妇的背景风险及高危因素,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予以75mg阿司匹林治疗。有研究发现在子痫前期的预防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建议孕11周-13周起阿司匹林150mg,至妊娠36周,以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

胡娅莉教授-子痫前期相关的临床队列及基础研究:南京鼓楼医院的实践

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胡娅莉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子痫前期治疗的新进展。母胎界面的过渡炎症反应是PE发病的始动因素,如内毒素。因而,抑制验证、缓解母胎界面的免疫失衡,是否能达到缓解PE的效果呢?他汀类药物是否能预防PE?动物研究证实他汀类能够改善胎盘螺旋动脉的重塑,但由于早孕期致畸性,目前尚未用于临床。间充质干细胞、西地那非等治疗PE/FGR是否有效,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时春艳教授-宫颈环扎:Yes or No?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时春艳教授告诉我们早产的预测和预防方式,建议对有早产史、宫颈长度小于25mm,超声提示宫颈内/外口扩张者伴/不伴羊膜囊外凸的病例提供宫颈环扎。时教授也分享了不适合环扎术的情况。

Prof.Ben Mol-单胎与双胎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与预防

来自澳大利亚的Ben Mol 教授指出,阴道黄体酮制剂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在多胎妊娠中可考虑使用宫颈托预防早产。但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贺晶教授-前经腹环扎的术式及指征探讨

贺晶教授介绍了经腹宫颈环扎术及经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的术前准备、操作要点、围手术期处理、拆线时间等。分别介绍了经腹环扎术与经阴道环扎术的特点及不足。有Meta分析表明经腹环扎术与经阴道环扎术后的妊娠结局相当,但拆线困难,因而对于病例的选择需谨慎。

应豪教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早发性子痫前期的循证证据

 

应豪教授介绍了子痫前期病例机制的两阶段学说,也讲解了子痫前期预测和预防的方法。对于有早发型PE病史或反复发作史的孕妇有效,对于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应用是否有效尚无定论。建议对于高危人群:阿司匹林能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剂量应大于75mg,中国孕妇的应用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应尽可能的在孕16周前开始使用,停药时机需综合判断。

花絮:青年论文大赛评比

为提携后学,大会与IMFSS学术委员会合作,进行青年英文论文大赛。薛淑雅等十位青年医生获奖,大会将资助他们参加于今年八月巴厘岛举办的IFMSS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