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保健医疗定点单位,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市级妇幼保健院之一。
医院现有东、西两个院区,开放床位近 800 张,职工近 1800 人,拥有“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分中心”、“APAGE亚太内镜培训基地”、“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产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设有上海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母胎医学与妇科肿瘤研究所,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基地,同济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母胎医学研究所、妇科肿瘤研究所以及妇婴健康科学中心。建有先进的妇产科专科医学模拟实训中心,授牌“上海市妇产科保健与临床基地”、“上海市妇产科临床培训与实训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科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在围产保健、产前诊断、疑难孕产妇诊治、早产儿救治、不孕不育诊治、肿瘤妇科、妇科微创、妇科泌尿和盆底重建诊疗领域处于先进水平。
医院现有研究生导师7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9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中心项目,汇聚有从国家杰青、优青到上海市东方英才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威望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良好的学科梯队。

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博士生导师课题组常年招收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流动站博士后,招聘细则如下:
(一)申请条件
1.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进第二站及以上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博士学位年限不受限制
2.必须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原则上必须先办理离职手续才能申请入站
3.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积极进取、踏实敬业、团结协作、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4.须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SCI期刊(非预警)发表过研究型论文。文章影响因子、分区要求等由各课题组自行规定
5.具有临床医学背景者优先考虑,可适当放宽申请条件
(二)优厚薪酬待遇
1.基本待遇:全日制博士后享受同济大学基本年薪30万元,配套科研启动经费5万元。
2.奖励待遇:符合优秀博士后计划入选条件及医院年度考核良好及以上者,可另获奖励津贴;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本院第一署名发表论文、获得项目参照医院内部文件另行予以奖励。
(三)博士后导师名录
| 专业 | 导师姓名 | 研究方向 | 课题组邮箱 |
| 妇科 | 万小平 | 妇科肿瘤学,妇科整形手术学 | wanxiaoping61@126.com |
| 王育 | 卵巢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卵巢癌的早筛策略、肿瘤标志物探索及预测模型构建、耐药机制研究、新型靶向药的研发、肿瘤免疫微环境探究和免疫治疗等 | xuerenhao@tongji.edu.cn | |
| 王薇 | 主要研究领域为妇科肿瘤学、分子病毒学和肿瘤免疫学,科研方向为妇科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和高危HPV感染相关疾病的机制及转化研究 | smile_wang@tongji.edu.cn | |
| 孙静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子宫肌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宫腔粘连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宫、腹腔镜手术在保留生育功能中的应用 | sunjing61867@126.com | |
| 李晓翠 | 宫腔粘连、腺肌症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转化研究;从表观遗传方面阐明子宫内膜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并确认靶向干预策略 | sisi1113@163.com | |
| 陆雯 | 子宫内膜癌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与耐药机制;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及其在治疗响应中的作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保留生育功能策略优化;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及诊断技术开发 | luwendr@126.com | |
| 郭晓青 | 聚焦宫颈癌与卵巢癌,致力于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尤其卵巢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代谢重编程及耐药机制,旨在为妇科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新策略 | xiaoqing_guo@tongji.edu.cn | |
| 诸海燕 | 聚焦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药物治疗优化,围绕耐药机制解析与新靶点挖掘展开核心探索 | zhuhaiyandoc@sina.com | |
| 李碧岚 | 子宫内膜癌的机制及其临床转化研究:研究涉及内膜癌免疫微环境,内膜癌雌激素通路及代谢相关通路对疾病发生及进展的作用机制,可变剪切在内膜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 libilan@51mch.com | |
| 吴桂珠 | 聚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重点包括:盆底手术疗效创新与评估、疾病风险模型与预防策略、以及衰老等关键发病机制的探索,致力实现从理论到临床的转化 | wugz6666@tongji.edu.cn | |
| 张晓霏 | 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疾病,聚焦超声消融手术 | sophia_zhang@tongji.edu.cn | |
| 产科 | 应豪 | 临床重点聚焦早产防治、胎盘源性疾病(子痫前期、胎盘植入等)、产科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研究聚焦早产与分娩启动、滋养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临床研究聚焦围产大数据和模型构建 | stephenying2011@126.com |
| 李莉平 | 母胎免疫耐受机制,母胎耐受失衡所致的妊娠相关疾病如子痫前期、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疾病的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产科大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分析 | liliping1@51mch.com | |
| 杜巧玲 | 妊娠甲状腺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代谢性疾病,妊娠合并肥胖 | qldu2004@126.com | |
| 邹刚 | 胎儿发育、结构及遗传异常、胎盘源性疾病、双胎特殊并发症的基础研究;围产医学及遗传基因数据库挖掘、人工智能分析 | zougang@51mch.com | |
| 谢涵 | 炎性早产机制研究及母儿预后;阴道微生态与早产;感染与早产 | hemoglobin@163.com | |
| 生殖医学 | 周倩 | 复发性流产基础与临床研究;生殖衰老的基础研究;子宫内膜损伤修复和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 | shzhouqian@126.com |
| 鲍时华 | 聚焦复发性流产、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等生殖免疫疾病,涵盖发病机制研究、精准检测技术研发、母胎界面免疫调控及临床转化应用,推动诊疗从经验医学迈向精准医学 | baoshihua@tongji.edu.cn | |
| 杜美蓉 | 聚焦探索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免疫学机制;滋养细胞分化与胎盘发育调控机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调控机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 | mrdu@tognji.edu.cn | |
| 陈淼鑫 | 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 | chenmiaoxin@51mch.com | |
| 李伊然 | 聚焦生殖医学与肿瘤生育力保护,围绕胚胎发育、卵巢早衰的影响因素及分子机制以及肿瘤生育力保护策略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 | liyiran2007@gmail.com | |
| 郭毅 | 高龄及环境因素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子代健康的影响;配子发生及胚胎发育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人工智能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肠道菌群及代谢物调控肥胖女性生殖功能的机制研究 | gy_guoyi@tongji.edu.cn | |
| 基础医学 | 毛志勇 | 衰老及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DNA修复变化和调控机制;干细胞衰老及妇科肿瘤相关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和调控机制;延缓衰老及预防、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新方法的开发和转化 | zhiyong_mao@tongji.edu.cn |
| 刘文强 | 哺乳动物及人早期胚胎发育调控;胚胎发育异常的机制及干预;不育不孕的遗传学机制及辅助生殖技术 | liuwenqiang@tongji.edu.cn | |
| 王倩 | 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及干预的关系,探索微生态在生殖代谢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 wangqian@51mch.com | |
| 徐向红 | 围绕子宫内膜蜕膜化、母胎免疫耐受、滋养细胞分化/胎盘发育等母胎界面关键生物学事件异常引发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机制进行研究 | xianghongxu2014@163.com | |
| 汤明 |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放化疗耐受;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 tangming@bjmu.edu.cn | |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高昆 | 聚焦妇科肿瘤的分子诊断,为肿瘤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kungao@tongji.edu.cn |
| 麻醉学 | 徐振东 | 产科危重患者围术期管理优化及分娩镇痛技术研发;围产期抑郁发病机制及小分子化合物干预;麻醉药发育神经毒性机制 | btxzd123@126.com |
| 肿瘤学 | 杨倞 | 聚焦于宫颈癌辐射抵抗发生发展机制、放射性肠炎发生发展机制、宫颈癌放疗新技术新策略的转化应用等相关研究 | yangl@51mch.com |
| 病理与生理学 | 杜彬 | 以肿瘤病理学为主要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化疗药物诱导的多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生殖系统微生物群改变与妇科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 | dubin@tongji.edu.cn |
| 儿科学 | 花静 | 聚焦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研究;研究营养、内分泌、污染物(如空气污染、微塑料)对子代发育的影响;生长发育、睡眠健康、心理行为评估及健康政策研究;人工智能与医学大数据研究 | Jinghua@tongji.edu.cn |
| 刘江勤 | 聚焦“提升父亲育儿参与度对妇幼健康的影响”,探究父母紧密参与母婴健康的影响,为妇幼健康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 jiangqinliu@tongji.edu.cn | |
| 外科学 | 莊志刚 | 主要从事乳腺癌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重点聚焦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分子标志物及精准治疗策略,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与个体化诊疗体系建设 | zhuang_zg@163.com |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任敏 | 人工智能辅助卵巢肿瘤超声分级评估体系研究;超声新技术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并筛查FGR早期识别指标;子宫内膜病变及损伤的人工智能辅助超声诊断与评估;中孕超声检查全链路AI自动化流程及沉浸式超声应用研究 | renmin@51mch.com |
| 中医学 | 谈媛 | 聚焦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卵巢功能减退等疾病的临床研究与机制探索,运用多组学整合分析探索疾病防治新策略 | tanyuan@51mch.com |
| 药学 | 张海 | 主要从事基于智能生物传感技术的临床POCT新方法与多靶协同治疗新策略研究 | zhxdks2005@126.com |
| 护理学 | 江会 | 探索促进自然分娩的助产适宜技术及助产创新服务路径;围绕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全旅程探索母乳喂养、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结合人工智能探索妇产科护理教学、人才培养及学科交叉创新模式 | jianghui@51mch.com |
| 段霞 | 聚焦围产期情绪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与基于循证的个性化干预策略构建;妇产科患者决策队列建设、临床路径及支持性照护模式优化;妇产科疾病多模态预警模型、智能化筛查干预平台开发等数智化护理 | bamboo-714@163.com |
※合作导师每招收一名科研型博士后,每年可获科研经费资助。
(四)导师介绍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递交至意向课题组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
※简历内容请列明以下信息:
①出生年月
②户籍所在地(应届毕业生填写生源地)
③教育经历(从高中开始填写)
④论文需注明作者排名(共一/共通讯写明具体排名)、发表时间、杂志信息、文章类型;发表过SCI论文的,另需注明文章发表当年影响因子及中科院杂志分区。
应聘者请按上述要求投递简历,并须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不符合要求及弄虚作假者,视作无效投递。
课题组审核通过后,对于优秀的简历将择期通知面试。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高科西路2699号 邮编:201204
联系人:人力资源部
医院网址:https://www.51mch.com/
东院:浦东新区高科西路2699号 西院:静安区长乐路536号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10211713号 |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2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