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知识园地

梅毒血清学检查解读

2018-09-1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病。感染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两类抗体,一类则是针对类脂质的抗体,另一类则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抗体。针对类脂质的抗体因不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因此无特异性,除感染梅毒外,患有一些其他疾病以及生理状况的改变,体内也可能产生低滴度的抗类脂质抗体。

诊断梅毒时,所做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即检测这两类抗体。RPR试验,即为检测类脂质抗体的实验,为诊断梅毒的初筛实验;而TPPA则为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实验,为诊断梅毒的确诊实验。因RPR是检测类脂质抗体,而不是直接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实验,因而无特异性,凡能导致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均能使RPR出现假阳性。如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疟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海洛因成瘾等,都可导致RPR阳性。但梅毒以外其他原因造成的RPR阳性有一个特点,滴度较低,一般小于1:8。梅毒RPR检测因为操作简便、快速、经济,临床应用十分普遍,是目前临床梅毒疗效评价的常用指标,但在梅毒的早期诊断上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差的缺陷,生物学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因此需要做特异性较强的TPPA实验来证实梅毒诊断。TPPA是特异性抗体,得过梅毒的人呈现终生阳性。但RPR不同,治愈后它就会转阴。所以梅毒复查规定只查RPR不查TPPA也就是这个道理。若TPPA阳性RPR阴性说明以前感染过梅毒,目前已经治愈。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诊断梅毒,除依据化验结果外,更重要的依据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史和既往病史,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后慎重作出判断,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避免误诊和漏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