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孕产期保健的规范化以及经济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婴幼儿营养不良和严重的神经系统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与之相伴的经济文化发展“副产品”,如女性育龄推迟、辅助生殖技术的大量应用、生育双或多胞胎的增多、早产儿存活率的增加,以及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也造成了出生婴儿“轻微”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生命早期显现的认知、运动和语言等能力的发育滞后。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保健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模式,家庭日常生活的辅助训练一直是关键环节,从疾病筛查的角度来看,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动态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并定期参加随访监测,才能及时诊断和干预;从干预治疗的角度来看,认知运动障碍较少能够通过“药物”解决,针对性的训练康复是主流的干预方式,医院干预的有效性往往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因此家庭的参与不可或缺。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70年代开始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身为“独生子女”的年轻父母,甚至只养育过一个子女的“爷爷奶奶”均缺乏育儿的经验。在这样特殊的人口学形态下,传统的医疗形式受观念及媒介的限制难以将健康教育、养育技能传授和咨询指导较好地在家庭中开展,使缺乏经验的家长更加“束手无策”。
2016年,妇幼保健部以申报立项的“长三角智慧保健”省部级联合攻关重点项目为契机,将互联网的时代印记与儿童认知-运动领域近10年的研究成果相结合,配套引进国际标准化的评估和咨询内容,联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生长发育学组开展以发育评估和家庭指导为基础的医院-家庭联合保健模式,开启了从长三角区域拓展到全国范围的多中心妇幼流行病学研究系列。
家院联合儿保服务模式以新媒介为载体,通过建立完善的智(评估筛查)——护(早期干预)保健模式,对婴幼儿发育进程进行持续“监测”和干预,为家庭和医院之间搭建信息互通的桥梁,为实现家庭-医院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的保健模式提供实现手段,减少和减轻儿童发育行为方面的合并症和后遗症。
l 生长发育评估------营养指导
采用WHO(2006版)常模标准,评价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并提供针对各月龄的喂养指导。一旦发现宝宝存在发育迟缓的表现,及时提供就诊建议。
l 智能发育评估------早期训练
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化评价工具,以经过专家论证的“动画版形式”让家长选取符合宝宝实际情况的选项,从而获得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发育状况的报告,并获取针对宝宝情况的“个体化”早教指导。如果发现宝宝存在智能表现上的不足,会及时提供就诊建议。
l 养育环境测量------干预改善
采用标准化的“家庭环境评估量表”,评估您家中活动空间、玩具是否适合于宝宝的成长,便于家长及时补充和改善,从而更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和智能发育。
小提示:建议各位准爸妈和新晋爸妈们,至少在宝宝出生后42天(左右)、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进行评估和获取相应月龄段的个体化指导。
目前,该模式已辐射至全国三十多家医院,合力打造妇幼保健科普联体,每周推送高质量的原创科普知识,近3万家庭参与使用,点击量超18万人次。从本院到全国,家院联合儿保服务平台为家庭提供婴幼儿生长、环境和智能发育的免费循证保健系统,及以评估为依据的家庭训练指导、健康教育和就诊通道;为医院学科发展搭建研究平台,提供数据和证据支持,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真正实现科普与科研的“并行”发展。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还在茫然于如何培育出健康聪明的孩子,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加入我们一妇婴家院联合儿保微信服务号吧,“智护”保健让你的孩子从襁褓中启航,“智慧”保健让你从育儿的困境中“轻舞飞扬”!